2021-11-22【全教產新聞稿】【南北部明星高中先後發生校園群聚討「公道」】【全教產:教育部再不硬起來,這次是校園,下次是街頭】
【1101122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新聞稿】
【南北部明星高中先後發生校園群聚討「公道」】
【全教產:教育部再不硬起來,這次是校園,下次是街頭】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近期北部和南部明星高中學生,先後在校園內發生群聚討「公道」事件:包括11月20日媒體報導嘉義高中學生於午休時間慶生,遭同校學生學於網路辱罵,結果引發慶生學生帶球棒聚眾至該班要求道歉;10月13日媒體報導臺北市成功高中學生不滿學長,遂於網路發文嗆聲,引發學長之「群聚圍堵咆哮」校園事件。
   【全教產】要問教育部潘部長:「部長不覺得問題嚴重嗎?」。說好的「友善校園」呢?手機及網路在校園形成了揪眾媒介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校為本位的成果嗎?
    基層老師質疑:教育部對於高中生之基本態度就是不斷地「討好」?學校不再是肩負教育未來良好公民道德品格重要責任之場域嗎?
    最近有學校要修學生獎懲辦法竟發現一堆限制:連作業不交都不能記過(主管機關說應該用學習評量辦法處理)、學生遲到也不能記過……第一線老師非常茫然,要如何教育學生將來步入社會、進入職場前即應擁有良好態度及守法精神呢?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除應塑造學生的守法意識及網路素養,強化學生手機、網路正確使用方式,教導孩子網路互動的正確觀念外,我們的品德教育也該在強化,尤其「手機揪眾討公道」事件不宜再重現於校園!
    依據媒體報導,世界各國對於中小學生持有手機有不同政策:
    法國為防止校園霸凌、暴力、色情等行為擴散,積極推動立法,2018年9月起全面禁止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讓上學回歸學習。他們認為使用手機是校園內大部分不禮貌行為和擾亂教室秩序行為之主要根源之一,且會影響團體生活。同時,手機還可能引起學生之間盲目攀比、盜竊行為等,還會成為未成年人接觸暴力、色情等管道。
    芬蘭2016年調查結果顯示,38%的芬蘭小學校長和62%的小學教師認為,學生除了教學目的外不應該在學校內使用手機。芬蘭政府指示學校不得在整個上學日對學生實行絕對的手機禁令,但學校可以禁止在課堂上使用行動裝置。
    日本於2009年起禁止公立國中小學生攜帶手機上學,公立高中有限制使用,但不禁止攜帶。
    美國紐約市原本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但為了讓家長在緊急時刻能立即聯繫孩子,最後解禁,改由各校自行制定規則。
    臺灣目前沒有立法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手機上學,但是新北市三重商工108學年度起大刀闊斧地推動收手機政策,結果學生成績變好,全校2000多個學生只有1個家長抗議學校收手機;且有家長在孩子面前抗議學校為何要收手機,但轉身私下支持學校「繼續收」。有基層老師示警:「你只要給小孩一支手機,就可以毁掉他,讓他無心學習。」
    請問教育部,明星高中發生校園透過手機群聚討「公道」,這樣的情形要不要管控?該怎麼處理?處理後若學生、家長告到教育部,教育部如何回應?教育部要不要硬起來?還是繼續討好嗎?教育部真該思考現在基層教師所面臨的困境,若教育部執意一味地討好,傷害的將是國家的教育及未來的競爭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