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消息

2024-05-29【全教產新聞稿】 【以教育專業打造孩子的未來】 【~對教育部新團隊的期許】

【以教育專業打造孩子的未來】
【~對教育部新團隊的期許】




近幾年來,教育環境日趨惡劣,不僅生對生、生對師校園暴力事件頻傳,學生的壓力及憂鬱指數也節節上升;恐龍家長無休止的投訴,造成第一線教師人人自危;許多家長更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品質,想方設法讓孩子擠私校的窄門,不少私立知名中學的錄取率甚至低於2成。

上述教育亂象已逐漸讓所謂的「義務教育」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所謂的「教育機會均等」也由於教育環境惡化,成為夢幻泡影。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著眼孩子的未來與國家競爭力的強化,期許教育部新團隊未來能朝下列方向努力:

一、打造全方位的教育
孩子何時受教育?答案是:無時無刻。問題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國教育部似乎把自己定位為「公立學校教育部」,對於支撐起教育的另外兩大支柱--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是無所作為,就是束手無策,任其坍塌。

當教育部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大教育支柱無所作為,自廢武功,學校教育自然獨木難支,進而造成整體教育環境惡化,孩子的教育品質嚴重受損。

因此,若教育部新團隊要辦出好教育,必須縱觀全局,打造全方位的教育,學校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二、建構親師生合作的教育氛圍
孩子成長早期,家庭和學校是孩子主要受教育的場所;因此,家長和老師能否互助合作,齊心帶領孩子,對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至關重要。可惜,過去的教育部長期向民粹傾斜,其所制定對教師不友善條文更成為少數恐龍家長鬥爭、惡整老師的武器。

更誇張的是,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越認真負責的老師越可能被家長檢舉,甚至工作不保。

許多老師為了自保,在教學中儘可能選擇保守,只要孩子不出事就好,至於孩子在學習和性格上需要調整、完善的部份,可能就選擇視而不見,以免引火燒身。

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讓老師不會因為教導學生而被恐龍家長無休止的投訴而官司纏身,教育部新團隊應思考如何打造親師生合作的教育氛圍,以促成孩子在人格和學業成長上的利多。

三、以教育專業制定政策,而非以民粹為本或抄襲國外政策
教育部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單位,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理應從我國的背景需求出發,為我國莘莘學子量身打造教育政策。只可惜,縱觀過去教育部的政策制定過程,往往輕「教育專業」重「社會共識」,並非以解決教育問題作為政策制定的出發點。

另外,教育部也時常將政策外包,而外包的政策研究團隊常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方式,將英美等政策拼拼湊湊交差,於是,許多「政策拼裝車」在上路之後,不是執行不力,就是被嚴重扭曲。像過去的「教育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標準」到現在的「備觀議課」,甚至「專審會」制度,都是抄襲自國外的拼裝車,這些政策在執行時,有的虎頭蛇尾,有的嚴重變形,有的甚至造成教育災難。

教育部若要做出對孩子有利的政策,應秉持教育專業找出政策問題,量身打造制定政策,編列足夠資源執行政策,方能終止政策空轉甚至落後世界的狀況。

四、制定接地氣的教育政策
過去教育部制定了不少無效甚至反效果的教育政策,不是向民粹傾斜,就是不接地氣。

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時,雖說為了追求「社會共識」,也會徵詢教師團體或在各地辦理公聽會。但從教育部過去的言行作為,這些行為似乎都為了「有交代」和「跑程序」,對於第一線所反應的政策問題及教育困境,往往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舉例來說,當新北國中生割喉案發生後,教育部為了對社會有交代,邀集不同團體達成「社會共識」,修訂「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問題是,許多第一線學務人員和教師仍認為此法案有修與沒修一樣。對此,教育部難道不必知道原因為何嗎?不需瞭解該朝哪個方向修法,第一線才能有效執行管教措施嗎?

最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再次呼籲教育部新團隊,教育政策的推動暨執行應以教育專業為基礎;教育要能有效推展必須全方位,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支柱缺一不可,親師生必須同心協力。教育政策應隨著背景「長」出來,而不是外包研究團隊從其他國家「抄」回來;更重要的是,教育部應時時檢測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有沒有扭曲變形,以及萬一變形的後續補強與處理。若教育部新團隊能回歸教育專業,務實地解決問題,將是孩子之幸事,教育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