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2025-06-19【中央社】全教產質疑高市教甄 2人試教被打不合理低分

    全教產質疑高市教甄
    2人試教被打不合理低分




    2025/6/19 13:09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林巧璉高雄19日電)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指出,有2名參加高雄市高中聯合教師甄選的考生,在複試的「試教」中被打不合理低分,且甄選委員會拒絕說明低分理由。

    全教產發布新聞稿指出,一名考生參與高市教甄,以筆試70分進入複試,17日查詢成績時,卻發現試教僅得到20分的不合理分數。考生自認教學單元並未出錯,過程也順利完成,20分的給分明顯違反常態。

    全教產表示,另有一名考生也屬筆試高分群,但試教卻只得到13.67分,也因此沒有錄取。全教產指出,未滿70分或高於90分部分需有具體說明,但考生向主辦單位申請成績複查,結果僅是無抄錄錯誤,沒有說明低分的理由。

    全教產表示,教甄試教成績出現20分、13分的不合理分數,違反評審常態,懷疑是為特定人士量身訂做,呼籲高雄市政府調查清楚,還給考生公道。

    主辦這場教甄的學校回應,已請評審委員整理該考生試教過程概況與評分依據等,並做成書面資料,學校將配合於申訴程序向考生詳細說明。此外,教師甄選筆試、口試、試教、實作等考評項目的委員、外聘人員比例皆符合規範。

    校方強調,辦理教師甄選力求程序嚴謹、公平公正並合於法規,後續將配合此次聯合教甄委員會召開申訴及緊急事件處理專案小組會議程序,維護考生權益。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6190129.aspx
    more
  • 2025-06-19【中時新聞網】教師甄選試教僅20分?全教產:高雄市府應還考生公道

    教師甄選試教僅20分?
    全教產:高雄市府應還考生公道




    2025/06/19  10:52  中時 林縉明

     

    高雄市114學年度市立高級中等學校聯合教師甄選於17日公告複試成績,有參加教師甄選的流浪教師向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反映,「試教」成績僅「20分」,認為分數不合理,質疑其中有弊端。全教產今日表示,這樣分數違反評審常態, 高雄市政府應調查清楚,並還給考生公道。

    全教產指出,經查該考生參加高雄市立高級中等學校聯合教師甄選中的「三民家商國際貿易科教師甄試」,她以筆試70分(佔35%)獲選進入複試(最低錄取為11分),並於6月15日複試(包含試教35%、口試10%及實作20%),但是於6月17日下午6時查詢成績時,出現試教成績僅20分的不合理分數。

    據考生表示,她教學單元未出錯,教學過程順利完成,20分的給分明顯違反評審標準常態,令人質疑。據瞭解尚有另一位考生也在筆試高分群,試教評委僅給13.67,二位筆試高分群,都獲得超低分。

    全教產指出,高雄市立高級中等學校聯合教師甄選的試教評分中,表達能力佔30%(包括儀表端莊、表達中肯、口齒清晰)、教學內容佔40%(包括知識豐富、觀念正確、見解適切、思維清晰)、教學方法佔30%(包括目標正確、方法靈活、技巧嫻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未滿70分或高於90分部分需有具體說明,但是考生已向主辦單位申請成績複查,複查結果僅提供成績,表示無抄錄錯誤,而且教師甄選委員會拒絕說明低分緣由。

    全教產表示,三民家商國際貿易科的教師甄試試教成績出現20分甚或13分的不合理分數,的確違反評審常態,令人懷疑,這其中是否在為特定人士量身訂做,若是如此,高雄市政府應調查清楚,並還給考生公道,否則高雄市的教師甄選就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公平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619001969-260405?chdtv
    more
  • 2025-06-09【中時新聞網】青少年騎微型電動車事故增近2倍 全教產籲修法納管

    青少年騎微型電動車事故增近2倍
    全教產籲修法納管




    2025/06/09 09:25 中時 林縉明

     

    隨著微型電動二輪車快速普及,14歲以上青少年在法律允許下可直接上路,但未經交通訓練、無須駕照的制度安排,導致實際交通風險迅速升高,例如屏東今年1至5月學生騎乘電動自行車發生車禍,是去年同期近2倍。全教產今日呼籲交通部應盡速修法,保障並提升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降低車禍肇事風險。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2-2-1條之規定:「未滿14歲之人,駕駛微型電動二輪車或個人行動器具者,處新臺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車輛移置保管。」

    隨著微型電動二輪車快速普及,14歲以上青少年在法律允許下可直接上路,無需考取駕照、受訓或登記車輛;無安全駕駛教育下直接上路,常見逆向、不戴安全帽、闖紅燈等違規行為,形同讓未成年學生暴露於高風險交通環境;大量電動車進入校園,更造成交通混亂與安全死角,校方難以有效管控。

    全教產理事長林蕙蓉引用媒體報導以屏東為例,今年1至5月學生騎乘電動自行車共發生99件,比去年同期的56件增加了43件,幾乎達到2倍,屏東縣府態度是不鼓勵學生騎電動自行車,會透過學校相關條件來處理,難道又要把道路交通管理責任推回給學校。

    林蕙蓉表示,交通部應針對14歲以上未滿18歲騎微型電動二輪車的駕駛人,制定考核等相關機制,發放青少年專屬駕照或安全證明,建立「微型電動二輪車駕照制度」,並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明定「14歲以上如需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應完成基礎交通安全課程並通過筆試或簡易考核,取得專用駕照或安全證明。」

    林蕙蓉說,這項措施將不僅是教育學生對於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的了解,更是讓學生在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時,具有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的負責任態度。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609001296-260405?chdtv
    more
  • 2025-05-23【中時新聞網】簽到沒國家認同!基層教師半年內簽7次具結書 全教產轟中央擾民

    簽到沒國家認同!基層教師半年內簽7次具結書
    全教產轟中央擾民




    2025/05/23 10:38 中時 李侑珊

     

    為清查軍公教是否持有中國大陸身分證、戶籍或相關證件,中央各部會近半年頻繁發文,要求各級學校讓教師簽署具結書。據了解,台中市高中以下學校平均收到6份來自不同機關的公文,甚至有基層教師反映簽了7次。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痛批此舉嚴重擾民,呼籲政府勿再浪費行政資源,讓教師苦不堪言。

    具結書內容要求教師聲明未持有中國大陸戶籍、護照、身分證、定居證或居住證,若有不實,須負法律責任。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護照;《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條亦明定,教育人員之任用應重視其品德及對國家的忠誠。

    然而實務執行卻引發強烈反彈。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透露,接獲台中一名教師反映簽了7份具結書後展開調查,發現台中高中以下學校自2月27日至5月20日期間,至少收到6份類似公文,發文單位包括銓敘部、教育部、陸委會、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及地方政府等,內容大同小異,均請台中市政府或教育局轉文給所轄學校,要求教職員工簽署。

    林碩杰批評,重複簽署不僅浪費行政資源,也讓第一線教職員工疲於奔命,「本來有國家認同的,簽到最後都沒有了。」

    林碩杰強調,是否設籍或持有相關證件,一查即知,無需重複要求簽署,「國家認同與忠誠,不會因為多簽幾次具結書就增加或消失。」呼籲行政部門應統一作業、落實行政減量,避免激起基層反感。

    在北市某國中任教陳姓數學老師也說,近日同樣被學校要求簽具結書,難以理解為何政府要把老師當成可疑人士。她坦言自己政治立場偏綠,如今感覺常被政府找麻煩,「我只是個老師,難道我會賣台當共諜嗎?」她也質疑,「新聞裡看到涉共諜案的,不少是民進黨黨工或政府部門要員,你們政府官員、黨內人士有沒有簽(具結書)?為什麼總是為難我們小老百姓?」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523001732-260405?chdtv

     



    台中多所高中以下學校近半年收到至少6份公文,要求教師簽具結書證明未具陸籍。
    全教產批評,甚至罕見連行政院秘書長都來函,重複簽署形同浪費行政資源。(全教產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more
  • 2025-05-20【中時新聞網】鄭英耀任教長1年 全教產評不及格 政治領導教育 忽略中小學照顧

    鄭英耀任教長1年 全教產評不及格
    政治領導教育 忽略中小學照顧




    2025/05/20  04:10  中國時報 林縉明

     

    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滿1年,兩岸教育交流逐漸緊縮,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批評,教育不該跟政治混為一談,鄭英耀卻用政治思維領導教育政策。林碩杰說,鄭英耀可能對高教以上階段比較熱中,對國中小教育政策比較不熟悉,甚至有所忽略,綜合評論,鄭英耀表現不及格。

    鄭英耀昨天向教育部人員發內部信,感謝這一年支持與陪伴,細數任內推動政策,包括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3+2新五專模式專班、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研擬青年基本法草案等。鄭英耀提及下半年將試辦「終身學習券」,實踐全民「活到老、學到老」。

    林碩杰指出,鄭英耀上任教育部長後,對高教政策著墨比較深,也比較重視,對中小學區塊努力不夠,例如中小學教師受到家長零成本投訴,導致很多教師對教學失去熱忱跟信心。此外,中小學教師待遇、學術研究、行政加給等調幅有限,遠遠不及高教,希望政府加大對高教跟學齡前教育的補助同時,也不要忽略對中小學的照顧。

    「部長表現不及格!」林碩杰說,校園手機管理一再提醒教育部,國中小跟高中職分流處理,而不是同一套辦法沒有分層管理,現在教育部規畫把責任推給各校自行訂定規範,光這點就不及格。另外,鄭英耀把政治跟教育混為一談,限制兩岸交流,用政治領導教育,非常不可取。
    more
  • 2025-05-14【中時新聞網】國中小學生手機集中管理9月上路 全教產批教育部推責給學校

    國中小學生手機集中管理9月上路
    全教產批教育部推責給學校




    2025/05/14   17:58  中時 李侑珊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14)日宣布,自9月新學期開始,原則上各級學校將實施手機集中管理政策,但在具體執行方式上,教育部將尊重各校依實際情況訂定相關規範與辦法。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批評教育部,把責任「丟包」給學校,不願負起責任,非常不可取。

    論及鄭英耀的說法,林碩杰直言,教育部的作法毫無誠意,將責任全數推給各校處理,罰則都沒明訂,只是依照「各級學校學生獎懲規定」處理,未展現應有的承擔與決斷力。他批評教育部「沒有肩膀」,直言其表現「實在令人失望」。

    林碩杰指出,過去多次出席教育部召開學生手機管理會議時,教育團體多建議應區分學制,針對國中小與高中職採取不同管理方式,特別是國中小階段,應率先強制實施手機集中管理,以有效減少學生使用手機時間,降低3C產品對身心發展的潛在危害。

    他進一步表示,如今在許多公共場合,常可見家長將手機當作「電子保母」,讓孩子長時間沉迷於螢幕。若家中已難以控制,學校卻又未能作為,恐使孩子在成長過程長期暴露於手機與社群軟體的影響之下。

    林碩杰談到,國際上已有不少國家明文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群軟體,並明令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台灣政府在學子手機管理作法上消極態度,實令人憂心。他呼籲:「該是清醒的時候了,請政府伸出援手,救救孩子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514004840-260405?chdtv
    more
  • 2025-05-09【自由時報】今年928教師節在週日 全教產:應提早宣布補假日

    今年928教師節在週日
    全教產:應提早宣布補假日




    2025/05/09 16:38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包括教師節、勞動節等國定假日,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表示肯定,感謝體恤基層,有聽到基層的心聲,今年9月28日是星期日,也應提早宣布補假日。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全教產之前整理各國教師節慶祝活動發現,日期雖不相同,但共同的是給予教師尊榮感,我國在每年928教師節時,各縣市政府雖有舉辦「敬師活動」,還有給予禮券等「教師節禮物」,但各地方政府差很大,台北市給2000元禮券,有3個縣市政府送給老師的禮物是「0元」,除了沒放假外,這些縣市老師的相對剝奪感恐比其他縣市還嚴重。

    林碩杰表示,2016年勞工法定工時下修每周40小時,教師節出現「勞工休、教師不能休」世界級怪現象,不少基層教師反應,老師每年要自己規畫慶祝自己的教師節,覺得很累,許多老師認為,如果教師節不放假,就應該取消教師節,928教師節似乎從敬師的日子變為讓老師心痛的日子。

    全教產肯定,立法院三讀通過教師節放假,落實將這個節日實際還給教師,除了能讓全國教師開始覺得被尊重,政府也要接續起帶頭作用,讓整個社會對老師有更多的尊重,老師也能更努力提昇教學效果。

    此外,51勞動節僅適用勞基法勞工可放假,包括私立幼兒園、保母等勞工均放假,但教師仍需上班上課,6歲以下的孩子乏人照顧,林碩杰表示,全教產於109年起推動地方工會與教師之雇主簽訂「51勞動節教師子女臨時托育服務團體協約」,讓教師子女有人照顧,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動節也列國定假日,台中市北屯區文昌國小校長因拒絕續行協商「51勞動節教師子女臨時托育服務團體協約」遭勞動部裁罰之案件將成絕響,是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跟「勞動節不放假」有關的裁罰案。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037848

     



    今年928教師節在週日,全教產提醒應提早宣布補假日。圖為全教產過往爭取教師節列國假。(全教產提供)
    more
  • 2025-03-10【自由時報】學生帶手機到校禁用且統一保管 教育部草案內容出爐

    學生帶手機到校禁用且統一保管
    教育部草案內容出爐




    2025/03/10 14:0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中小學生帶手機到校相關規範草案出爐,教育部今(10)日召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修正草案研商會議,依草案,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學校,包括手機、筆電、平板、Applewatch等穿戴式裝置,上課期間應禁止使用並由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如有用於學習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連繫,學校應明定於管理規範。

    現行規定僅要求「關機」及「應予必要管理」,草案第4條修正第1項明定,「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上課期間應禁止使用並由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但如有用於學習活動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連繫,可採其他彈性保管及使用方式,並應於學校管理規範明定。」;第2項則明定,「宜依不同的行動載具類型(如手機、可攜式或平板電腦、或穿戴式裝置等)之使用樣態差異,訂定適當保管及使用規範。

    草案第4條第3項明定,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行動載具,應妥善管理,避免損壞或遺失,其管理責任應於學校管理規範明定之。教育部說明,考量數位學習推動,平板或筆記型電腦已逐漸成為學生學習及做筆記的方式之一,故給予學生使用行動載具於學習用途上更多彈性,因此刪掉現行「對學生使用於與學習無關之活動,應予必要管理」之規定,另不同類型載具的使用方式與目的不同,明定宜依不同類型載具訂立不同管理規範,以符實際需求。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應採取分流分級管理方式,將高中職與國中小分開處理,高中職學生有更高的自主性,國中小階段的孩子皆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行為尚需教導,況且目前在國中小階段就已受到手機、智慧型手表等的影響,干擾學習使專注力不集中,短影音更讓學生變得非常沒有耐心,教育部除應訂定明確條文、避免模糊化、實務上可執行外,也應統一訂定罰則。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975044

     



    教育部今(10)日召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修正草案研商會議。(圖由全教產提供)
    more
  • 2025-02-21【中央社】私大兼任教師鐘點費擬比照公校 教團:遲11年喜訊

    私大兼任教師鐘點費擬比照公校
    教團:遲11年喜訊




    2025/2/21 11:24(2/21 17:58 更新)(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1日電)

     

    少子女化使許多私立大學缺乏經費,一直不調整兼任教師鐘點費,教育部近日推動修法,擬規定鐘點費「不得低於」公立學校標準。全教產形容是「遲了11年的喜訊。」

    教育部擬修正「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日前發函教育團體收集意見。草案第16條,擬將私大兼任教師鐘點費的支給基準,由「不得低於本辦法中華民國103年8月1日施行時之數額」,改為「不得低於公立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鐘點費支給數額」。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過去這11年來,私大如果沒有經費,就可以一直不調整兼任教師的鐘點費,教育部的修法是遲了11年的喜訊,也符合全教產去年11月在立法院公聽會的呼籲。

    全教產指出,目前絕多數私大都沒有達到公立學校基準,導致兼任教師待遇普遍偏低,又無續聘保障,隨時面臨被解僱且無資遣費的窘境,勞動條件長期受到忽視。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正視教師處境,及早通過相關條文,讓私大兼任教師享有「同工同酬」的基本勞動條件,保障高等教育品質,進而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益。(編輯:陳政偉)1140221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2210066.aspx

     


    少子女化使許多私立大學缺乏經費,一直不調整兼任教師鐘點費,教育部近日推動修法,擬規定鐘點費「不得低於」公立學校標準。
    全教產21日發布新聞稿,形容這是「遲了11年的喜訊。」右1為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中央社檔案照片)
    more
  • 2025-02-13【工商時報】開學前訂手機使用原則跳票 全教產喊話教育部硬起來

    開學前訂手機使用原則跳票
    全教產喊話教育部硬起來




    2025.02.13  09:26  中時即時  林縉明

     

    教育部原定今年2月開學前,完成修正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如今已開學卻未見相關規定公布,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呼籲,為了學生的學習,教育部應該要硬起來,統一規定手機進入校園或進入校園後統一管制,不要再讓學校老師無所適從,也避免不同班級間、或不同學校間不同作法所引發的不必要爭議。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指出,教育部聲稱多數國家並未全面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但由學校訂立校園使用規範,故國內將以關機為原則下再強化必要的管理方式。不過,包括美國加州、佛州、法國、日本、南韓、英國、澳洲、荷蘭等國也都已有校園管制手機方案,幫助學生在學校時專注於學業、社交發展和眼前的世界。

    此外,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認為,國小學生攜帶智慧型手錶到校亦應管制,尤其是可通話或錄音的智慧型手錶,曾有基層老師反映其學生上課上到一半,就透過智慧型手錶跟媽媽講起電話來,影響上課,其他同學也不堪其擾;實務上也發生家長透過學生智慧型手錶對任課老師長期錄音,作為投訴的材料,師生間的信任關係已蕩然無存。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強調,學生在校園不宜使用手機,尤其是早修後至放學前應全面管制,目前各校校規對學生的約束力大減,應由教育部源頭進行課堂上的手機使用控管,由教育部制定有效的手機使用規範,讓學校實行起來更有依據及標準,既可避免課程進度、教室及班級經營受到嚴重的影響,也可讓各校教育人員得到相對的鼓舞。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期盼,教育部硬起來訂定明確化且具有強制力的規範,強制各校必須統一遵行,避免各校各自為政,作法不一,且應在不增加導師工作量及連帶責任前提下訂定,讓學生遠離過多的3C,以免繼續影響學生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互動的品質,與其他先進國家的作法齊步。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213700680-431401
    more
  • 2025-02-02【中時新聞網】全教產:調降公幼特教課後班師生比

    全教產:調降公幼特教課後班師生比




    2025/02/02 04:10 中國時報 李侑珊

     

    為保障學前特教生延長照顧品質,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指出,去年9月已針對特教班師生比例偏高提出警告,但半年過去,情況未見改善,尤其公立幼兒園學前特教班在暑假課後照顧期間的師生比例高達1比15,與平日的1比4標準差距過大,呼籲教育部比照台北市1比5的作法,確保特教學童獲得適當照顧。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目前特教班面臨的最大困境在於師資招聘。儘管教育部已將教助員時薪調升至190元,但由於工作挑戰度高,仍難以吸引足夠的合格人員投入。

    有公幼「學前特教班」幼教老師透露,課後留園招募師資時,具特教專業的老師或教助員本就短缺,不易招聘;而未具特教專業的普通班教師,若知曉班上有特教生,大多卻步不敢報考。

    該名老師也說,公幼遭國教署嚴格規定不得拒絕特教生,但是國教署對「學前特教班」的寒暑假課後照顧班師生比,卻一直欠缺改善的決心,令基層老師氣餒,寒暑假期間也間接被迫不能休息。

    林碩杰說,國教署雖然明文規定公立幼兒園不得拒絕特教生入園,卻遲遲未能解決寒暑假期間師生比例過高的問題,這不僅影響教學品質,也迫使第一線教師無法在假期獲得充分休息。

    林碩杰歸納目前特教班延長課後照顧服務面臨四大問題:首先,教助員招聘困難,即使提高時薪仍無法吸引足夠人力;其次,延長照顧服務時段的帶班老師多缺乏特教專業資格,難以提供學生適切協助;第三,師資不足直接影響特教學生的受教權益;最後,在寒暑假期間,由於人力更加短缺,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林碩杰呼籲國教署,應要求其他縣市比照台北市的做法,以確保教學品質,並減輕教師負擔。合理的師生比不僅能提升特教生的學習成效,也能為教師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202000370-260106?chdtv
    more
  • 2025-01-24【中時新聞網】全教產批 政策難滿足校安需求 全台僅40校符合副組長方案

    全教產批 政策難滿足校安需求
    全台僅40校符合副組長方案




    2025/01/24  04:10  中國時報 李侑珊

     

    校園暴力頻傳,教育部規畫的「補助增置學務人力」及「補助國民中學設置副組長」兩大方案執行不易,引起爭議。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指出,「副組長」方案僅限61班以上的國中申請,但全台僅40校符合資格,占國中比例僅4%,顯示政策難以全面照顧校安需求。

    2023年新北市校園割頸案及桃園高中攜刀事件,凸顯校安危機已達臨界點。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直言,教官退出校園,校安人力更薄弱,目前教育部補助方案「增置學務人力」僅針對高中職,「副組長」方案限國中申請,完全忽視國小校安需求。

    林碩杰說,40所符合61班資格的國中分布極不均衡,新北市12所居冠,台北市、高雄市、桃園市各5所,台中市4所,台南市3所,新竹市2所,屏東縣等縣市僅1所。值得注意的是,全國近半數縣市無一所學校符合資格。

    林碩杰指出,教師不願擔任生教組長,多仰賴代理教師接手,且教師普遍存在「怕被申訴、怕被傷害」的心理陰影,導致管教工作形同虛設。

    審計部112年度報告更披露校安專業人力嚴重不足問題。高中校安人員雖從108年416人增至1210人,但112年仍有28.51%人員未具合格證書,專業能力堪憂。

    林碩杰建議,在各級學校設置專職輔導管教人員,且教育部與內政部更該攜手培訓專業人員,建立校內常態性專責團隊,而非將管教責任推給教師。

    教育部回應,《學生輔導法》修法已增加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力資源,將持續蒐集教學現場運作情形及意見。另依〈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規定,國中61班以上得設副組長,自113年起補助地方政府,61班以上國中設置副組長之減授課節數鐘點費。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124000518-260107?chdtv
    more